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6日文章,原题:西方被中国人的志向打败,内容如下: 一张图片包含千言万语,但没有几张能比这张图片吏富有内涵或更让人心酸:它讲述的是中国父母陪孩子去湖北省武汉市的大学报道的一幕。那些负担不起宾馆住宿费的家长,只好在校园的体育馆内铺张席子凑合一晚。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英国或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经济发达国家,很多父母根本不会费力陪孩子去大学报道。 而我看到的是一个越来越深的精神鸿沟,它将志向远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疲倦的“发达经济国”区分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未来充满希望。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上大学提供了一条走向美好前程的道路。而在西方,我们丢失了自我提升的信仰,似乎已把自己托付给一个平淡无奇甚至可能出现灾难性倒退的明天。在中国,普及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策略的重要一环。最近几年,中国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几乎达到原来的4倍。中国的博士工程师和科学家已近超过美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是美国的3倍。 你可以质疑某些毕业生的质量,但是中国在质量方面的损失可以由数量甚至不断提高的学业标准来弥补。在学生出国留学方面,中国越来越走向前列。今年夏天,我参加儿子在曼彻斯特大学的毕业典礼。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让我吃惊。这或许证明中国人对学业和最终获得的学位奖励持有何等严肃态度。而许多英国学生甚至根本不屑于出现在毕业典礼上
对我来说,这样的照片既是激励也是警钟。它生动地说明作为西方最大财富来源的知识垄断,在未来10年将如何被打破。 |
-
1.jpg
(64.44 KB, 下载次数: 0)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