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海外抗战”专题页面
6月30日,河南省滑县老店镇齐寨村,93岁的抗战老兵齐修体弓腰驼背,手拄木棍拐杖,肩扛一编织袋“战利品”——拾荒得来的饮料瓶、垃圾品,举步维艰,走到家中;并把捡来的“宝贝”放到屋里。老人说:进入夏季,一天可以捡到20多个饮料瓶,能收入一块钱。毕兴世 摄
老人所在的村子叫齐寨村,是河南省直管县——豫北滑县老店镇最偏远的一个村。齐修体生于1922年3月2日,今年93岁。1938年4月,16岁的齐修体因为家庭贫穷报名参军,到中国国民革命军195师服役。在开封、江苏一带与日本鬼子打过很多恶仗。这就是抗战老兵齐修体的“家”,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现已鲜见。毕兴世 摄
因为自己身负“国民党、杂牌军”的“罪名”,直到今日老人还是不敢承认自己是国军老兵。如今93岁的老人在村子里“还是抬不起头”,甚至遭人背后“说三道四”。图为齐修体老人在打水。毕兴世 摄
日前,齐修体83岁的老伴任秀英“总吃不下”,在新乡医学院住院几天,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两个儿子一个入赘山西,另一个光棍儿子也五十开外。一个嫁在附近村庄的女儿经常来看老人,但婆家有老有小也帮不了爹娘很多。图为老人正在用“井凉水”洗脸。毕兴世 摄
如今已93岁高龄且意识不清的他却依然记得每天提上编织袋到村子里转一转,捡些柴禾,捡些垃圾、破烂、饮料瓶背回家,再给卧病的老伴烧火做饭。老人提起之前含辛茹苦积攒了一辈子“体己钱”1.8万元“不翼而飞”,老人哭得极为伤心。毕兴世 摄
齐修体在整理刚从自家菜园里拔来的青菜。毕兴世
图为齐修体老人正在灶膛烧火。毕兴世 摄
老人就着蒜瓣儿,津津有味地啃起了“菜窝窝”。知情人讲,老人的身板很结实。毕兴世 摄
老人正在给卧病在床的老伴儿晾晒被褥。毕兴世 摄
3月8日,春节过后,齐修体家里的“开销”太多,实在招架不住了,就和老伴儿商量卖点口粮。(资料图)毕兴世 摄
6月30日,河南省滑县老店镇齐寨村抗战老兵齐修体的家里,前天刚刚卖给废品收购站一批“宝贝”,低矮昏暗的屋子里显得干净了许多。 毕兴世 摄
|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