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2日,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馆发布一则领事提醒,告诫海外华人:   在澳洲,家暴,不是家务事。  
   小韩是一名昆州的留学生,在澳学习期间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开启了同居关系。  
 刚开始两个人还是你侬我侬,但随着同居生活的深入,生活习惯不同,消费观念不同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矛盾越来越多,二人之间经常发生争吵。  
 某天,在一次吵架中,小韩对女友大打出手,还将女友关在房间里,强行发生了关系。  
   事后,女友向朋友哭诉,朋友听后直接报警。  
 警方接案后立即将小韩和女友带回了警局问审。初步调查后小韩因涉嫌家暴,非法拘禁和性侵被警方起诉。  
 即使二人都悔不当初,也无法叫停司法程序,小韩只能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   家暴,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吗?   在中国,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把情侣或夫妻之间的纠纷当回事。  
 看到夫妻吵架,很多老一辈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两口子之间的事,哪轮得到外人插手。  
 另一方面,也不止一次发生过好心人帮忙报警,结果本来还在吵架的夫妻俩倒联合起来一起怨怪好心人和警察“多管闲事”的事情。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  
 所以,在中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家暴还真的不是什么大事。   很多人受这样的观念影响,在漂洋过海来到澳洲后,仍然抱着这样的心态,甚至在警察到来后还自觉无辜:我跟老婆打架关你什么事?   事实上,在澳洲,家暴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社会的事。   澳大利亚移民部长Coleman此前在一份声明中说过:“澳大利亚对家暴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澳大利亚对于家暴对象的定义包括夫妻关系、亲属关系、事实婚姻关系、亲密关系、同居关系、照顾关系,以及亲戚关系。  
 而以下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  
 - 心理:毁坏财产、虐待宠物、以子女监护权为要挟等;
 - 情感:贬低受害人、自杀、自残、冷暴力等;
 - 身体:各种方式的殴打、拘禁、行动限制、强迫服用药物等;
 - 经济:断绝经济来源、限制银行卡的使用、禁止受害人工作等;
 - 性侵:未经同意的性行为、性侮辱等;
 - 社交:控制受害人
 
 
   一旦警方认定家暴,就会立刻介入调查。  
 法庭也将会给受害人出具一份暴力禁止令(AVO)来保护受害人的人身安全。  
 这份禁止令的期限一般在6-12个月,最长24个月。   为了让施暴者不再解除受害人,澳大利亚给禁制令执行者带上了电子脚环,同时在受害人的办公室、住所、家庭安装了监控报警系统。  
 一旦施暴者靠近有监控系统的地点,脚环就会发出信号,警方就会获悉并且立刻出警进行干预,从而真正保护家暴受害者。   如果在禁令期间出现违反行为,施暴者将会遭遇更严肃的惩罚,最高可达两万澳元以上罚款及5年以下监禁。  
   为了降低澳洲的家暴率,从3月7号起,澳大利亚开始实施一个新的法规:  
  
 所有有家暴记录的外籍人士,不论其持的是永居签证,学生签字还是其他种类的临时签证,只要被判定涉嫌家庭暴力,移民局都有权立刻将其驱逐出境。   在此之前,只有那些犯事入狱超过12个月或者无法通过性格测试的人才会被取消签证。   所以,这是一个相当严厉的新规,也显示出澳洲政府打击家暴的决心。   严格的法律,对施暴者严厉的惩罚和对受害者强有力的保护,使得家暴这一恶行在澳大利亚毫无立足之地。   如今新规一出,有家暴记录者不仅无法移民澳大利亚,连到这里旅游都不可能了。   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女性和孩童怎么会感到不安心呢?  
 |